1. <pre id="tnv9a"><abbr id="tnv9a"></abbr></pre>

    <bdo id="tnv9a"></bdo>
  2. <bdo id="tnv9a"></bdo>

    碰97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日本欧美国产精品第一页久久,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欧美,公侵犯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您好,歡迎來到安徽省安全技術防范行業協會!
    0551- 62818875 64280445
    網站首頁>新產品新技術新方案>智慧平安社區
    新產品新技術新方案

    智慧平安社區

    【政策文件】合肥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合肥市智慧社區建設規劃(2019-2021年)的通知

    來源:合肥市人民政府 發布時間:2020/03/31
     

    合肥市智慧社區建設規劃

    (2019-2021年)

    2019年11月


      目  錄 

      一、面臨形勢和意義

      二、現狀、問題和需求分析

      (一)建設現狀

      (二)存在問題

      (三)需求分析

      三、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二)基本原則

      (三)發展目標

      四、總體框架

      (一)概念架構

      (二)總體架構

      (三)數據架構

      (四)實施架構

      五、主要任務

      (一)部署先進智能的信息基礎設施

      (二)構建有序流通的數據資源體系

      (三)打造業務協同的統一融合平臺

      (四)發展高效便捷的四大特色應用

      (五)建立健全三大支撐體系

      六、建設實施路徑

      (一)建設時序

      (二)重點工程與責任分工

      (三)建設模式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統籌領導

      (二)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三)實施監督考核評估

      (四)強化資金保障力度

      (五)開展人才交流培訓


      為貫徹落實《中共合肥市委關于加強新時代城市基層黨建完善基層治理工作的意見》(合發〔2019〕1號)、《中共合肥市委辦公廳 合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合肥市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試行)〉等七個配套文件的通知》(合辦〔2019〕2號)和《合肥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加快推進基層系統融合和數據流通,提升基層治理服務信息化水平,不斷增強社區居民滿意度和幸福感,制定本規劃,規劃期為2019-2021年。


      一、面臨形勢和意義


      智慧社區是一種以人的需求為導向、以信息技術為驅動、以數據流為紐帶,帶動社區資金、物流、能源、商業等資源要素優化配置,重塑社區資源供需對接方式,助力基層減負和效能變革,大幅提升社區科學精細化治理水平和社區高效便捷化服務能級的創新型社區建設模式,主要涉及智能樓宇、智能家居、智慧出行、智慧醫療、智慧生活、基層政務、社區治理、公共安全等領域。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積極適應國家治理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經濟社會深度融合。2018年,省委、省政府把握信息化發展新趨勢、新要求,提出加快建設“數字江淮”,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出臺了《合肥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為全市智慧社區建設指明方向。


      智慧社區作為智慧城市建設重要組成部分,被視為智慧城市在社區層面的“微縮版”部署,其建設意義主要體現在:一是通過打造社區智慧化應用,為企業和居民提供便捷宜居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二是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對社區進行數據采集、監測、預警、分析,全面提升社區治理智能化精細化水平;三是利用信息技術對社區能源運行情況、環境綠化情況進行感知監測,為居民營造綠色和諧的生態環境;四是利用智能監控、人臉識別、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對社區進行分層布防、分區部署,實現公共安全、消防應急快速聯動響應,打造安全有序的平安社區。


      二、現狀、問題和需求分析


      (一)建設現狀


      近年來,我市積極開展智慧社區試點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社區政務服務方面,建成“一站通”政務服務平臺,整合9個部門(單位)72個服務事項以及81項證明項,全部下沉社區辦理。社區綜合管理方面,建成“一網清”平臺,各縣(市)區、開發區全部實現網格化管理,覆蓋152個街道(鄉鎮、園區)和1833個社區(村)。此外,部分街道進行了有效探索,方興社區以“大共治”為抓手,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包公街道推行“微綜管”模式,實現社區一體化協同治理。社區公共服務方面,合肥市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已在城區全面推廣應用,為老年人提供家政、送餐等服務,并全面實行電子結算。社區公共安全方面,蜀山區試點部署“智慧平安社區”工程,利用三維實景地圖,打造集門禁、人臉、車禁、WiFi嗅探和視頻監控為一體的“智慧一張圖”模式,居民可通過人臉識別、指紋識別、手機APP、門禁卡、身份證等方式出入小區。


      (二)存在問題


      總體而言,我市智慧社區建設以單點應用、局部領域探索為主,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社區管理效能有待提升。部分社區承擔事項接近200項,基層信息化系統“條線”太多,街道層面使用的上級垂管系統超過60個,社區層面超過20個,各系統間尚未完全打通,社區工作者負擔較重。二是社區基層治理與公共服務供給不足。針對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服務供給不均衡,各類服務的供給方式、供給質量和用戶體驗存在較大提升和改進空間,居民在社區公共事務方面參與度依然不高,居民自治尚未形成普遍認知。三是社區公共安全保障有待加強。小區內部及周邊的管理及安全防護存在大量隱患,部分老舊小區基礎設施相對落后,視頻監控存在盲區,社區安防、消防的應急管理智能化水平較低,居民安全感有待保障。


      (三)需求分析


      1.社區工作者日常工作“減負、提效”需求

      社區工作者承擔大量民政、公安、衛健等各垂直條線的數據采集、事務受理辦理等例行工作,由于各職能部門對社區的工作要求不同、收集的信息不同,社區工作者需要采集錄入大量重復性、不共享的數據。通過建立統一社區融合平臺,將社區工作者從各類重復性工作中解放出來,實現“提效減負”。


      2.社區綜合治理“科學化、精細化”需求

      社區治理是社會治理的中心環節,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和突破口。通過建設“社區治理一張圖”,將社區工作中的居民走訪、信息上報、臺帳梳理、物業監管、協商議事等內容統一展現和管理,提高社區治理工作精細化水平。


      3.社區為民服務“便捷化、精準化”需求

      當前,部分政務系統的功能不滿足社區實際需求,群眾辦事尚難做到“最多跑一次”,社區服務活動宣傳手段單一,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殘疾人)服務需求多、難度大。通過智慧社區建設,將各類服務渠道統一整合,實現居民辦事方便高效,公共服務資源均等普惠,各類社區便民服務便捷精準。


      4.社區安全管理“廣覆蓋、智能化”需求

      社區安全是保障社區居民安居樂業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居民“獲得感”的重要環節。目前部分社區安防基礎設施薄弱,在人員出入管控、車輛出入口管理、小區內部安全管理等方面缺少智能手段。通過平安社區建設,部署視頻監控、人臉識別、車輛識別、智能門禁、物聯網傳感器等智能終端,實現社區人員、車輛、房屋、重點部位的全覆蓋動態化管控,提升居民安全感。


      三、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合肥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要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以鞏固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增進群眾福祉為宗旨,以減輕基層社區工作負擔、重塑社區大共治模式為著力點,以數據融合、技術融合、業務融合為系統建設主線,以統籌構建一體整合的社區大平臺、共享共用的社區大數據、協同聯動的社區大系統為基本建設思路,全面推進民生服務、社區治理、生態宜居等領域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實現提高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水平、提升社區工作者效率、保障居民安全感、提高基層治理智能化水平的總目標,打造全國領先的智慧社區建設模式。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問題導向。把服務居民、造福居民作為智慧社區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重點解決居民最關心的、最迫切的問題,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


      堅持統籌協調,創新引領。加強樞紐性、基礎性、集約性項目的統籌實施,促進數據大融合、系統大集成、業務大協同、社會大合作,加強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機制體制創新、商業模式創新,高質量推動智慧社區建設。


      堅持集約建設,融合驅動。加強信息基礎設施集約化建設管理、信息系統整合和數據資源共享,避免重復建設、信息孤島,通過數據融合、技術融合、業務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突出政策和資金的引導、鼓勵和扶持效用,強化市場機制的主導作用和企業的主體地位,激發全社會參與智慧社區建設的積極性,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智慧社區投資建設、運營和管理,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發展目標


      到2019年底,啟動4個試點智慧社區、50個試點平安小區建設,視頻監控、智能門禁、自助服務終端等智能設施實現試點區域部署,啟動社區數據資源體系、智慧社區融合平臺、各類智慧應用系統的建設,初步改善和提升社區治理和公共服務能力。


      到2020年底,智慧社區在主城區全面推廣,形成8-10個示范性樣板社區,社區5G網絡實現全覆蓋,智慧社區融合平臺對接各級業務系統,實現數據融合、技術融合、業務融合,社區醫療、家政、養老、殘疾人托養等社會化服務不斷完善,網格化、扁平化、大共治管理模式加快推廣,初步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智慧社區建設模式。


      到2021年底,智慧社區全面覆蓋主城區及各縣(市)城區,社區數據資源實現跨層級、跨領域、跨部門共享利用,宜居便捷普惠的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全面建成,社區網格化協同治理平臺實現對社區全要素的精細協同管理,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初步建成2-3個虛實深度融合的數字孿生社區。


      四、總體框架


      (一)概念架構


      面向街道社區、居民、企業三類主體,以數據為驅動,以平臺為核心,以應用為抓手,以信息流帶動人才流、資金流、技術流、商流、物流高效匯聚,優化提升資源要素配置水平,構建與現實物理社區虛實交互的數字孿生社區,實現社區全要素數字化和虛擬化,社區運行態勢感知實時化和可視化,以及社區服務、管理和決策協同化和智能化,打造效能社區、智管社區、宜居社區、平安社區,形成全省領先、國內一流的智慧社區樣板。


    圖1 智慧社區概念架構


      (二)總體架構


      圍繞基層治理和民生服務需求,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做法,堅持統籌規劃、統籌布局、集約部署,構建數據驅動、智慧先進、開放可拓展的“11143”智慧社區總體架構。


    圖2 智慧社區總體架構


      “1”體智能基礎設施:包括智能終端、網絡設施、計算存儲等。智能終端包括自助一體機、便民寶、社區大屏、智能家庭終端、視頻監控、智能水電氣表等設施;網絡設施包括光纖網絡、4G/5G、政務網、廣電網等;計算存儲包括合肥市大數據中心等。


      “1”套數據資源體系:面向基層治理和服務應用需求,通過加強各類政務數據資源匯聚整合、按需共享,建立集數據資源目錄、智慧社區專題數據庫、社區管理服務知識庫等于一體的數據資源體系。


      “1”個智慧社區融合平臺:是打通智慧社區底層數據和上層應用的核心中樞,包含數據融合、技術支撐、業務綜合管理等功能。數據融合子平臺實現采集數據、系統業務數據、第三方應用數據等各類數據匯聚融合;技術支撐子平臺為上層業務應用提供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支撐能力;業務綜合管理子平臺實現垂管業務系統縱向接入和街道自建系統橫向打通。


      “4”類智慧社區應用:圍繞管理、政務、公共服務、安全等核心領域,發展各類智慧化應用,如網格化管理、智慧黨建、智慧養老、智慧生活圈、智慧門禁、智慧停車、特殊人員管控等,從而打造智管社區、效能社區、宜居社區、平安社區。


      “3”大支撐體系:即標準規范體系、網絡安全體系和建設運維體系。


      (三)數據架構


      以系統平臺集約建設、數據資源統籌管理與共享利用為目標,以智慧社區融合平臺為數據流通核心,形成社區數據架構。


    圖3 智慧社區數據架構


      在政府側,街道社區依托智慧社區融合平臺和合肥市大數據平臺,縱向與國家部委、省、市、區垂管業務系統實現互聯對接和數據共享交換,橫向將街道社區層面各類自建業務系統打通,實現對自建系統業務數據、網格員采集數據、物聯網采集數據、垂管系統業務數據的統籌歸集和全面整合。在企業側,街道社區通過開放數據接口實現智慧社區融合平臺與第三方應用系統的對接。此外,依托合肥市政務數據資源建設標準規范,建立社區層面的數據資源目錄、社區專題庫和管理服務知識庫,形成智慧社區數據資源體系,與合肥市大數據平臺對接,確保各類數據實時互通、共享交換。


      (四)實施架構


      智能基礎設施層面,根據合肥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要求,遵循充分利舊、集約統籌、共建共享原則,優化完善網絡設施和感知設施,重點加強智能終端設施的建設部署,自助終端覆蓋街道、社區,社區大屏覆蓋社區,安防、消防設施覆蓋小區和樓房,允許在有條件社區部署便民服務亭、智慧圖書館等設施。


      數據資源層面,各街道社區以合肥市大數據平臺為共享交換樞紐,充分利用市級層面可共享的各類數據資源(如人口、法人、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電子證照等基礎數據庫,以及與社區治理服務相關的主題數據),通過綜合比對,建立本級數據資源目錄、社區專題庫、社區管理服務知識庫。


      平臺銜接層面,智慧社區融合平臺要全面銜接市大數據平臺、上級垂管業務系統、街道社區自建系統、第三方應用系統,確保數據融合、技術融合、業務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智慧社區融合平臺分為“市—區(縣)—街道(城關鎮)—社區”四級部署,實行“一級一權限、一機一賬號、一人一密碼”管理,市級層面掌握全市數據資源和業務運行情況,市級以下只掌握本級數據和業務情況。


      智慧應用層面,智慧社區建設要基于現有信息化基礎,充分復用整合,對于市、縣兩級層面統籌部署的智慧應用,街道社區層面不再重復建設,重點加強各應用系統與智慧社區融合平臺的接入互通,同時依托市級財政資金打造一批解決基層治理瓶頸問題和滿足基層服務迫切需求的試點工程,重點加強社會化服務資源引入和應用推廣,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街道社區自建一批個性化智慧應用,并確保與融合平臺實現對接,從而與智慧合肥建設形成一體化統籌、差異化互補、良性化互動的發展格局。


      支撐體系層面,以國家智慧社區標準規范體系為基礎,立足于安徽省、合肥市已有標準和行業標準,建立合肥市智慧社區標準規范?;谥腔酆戏式ㄔO的總體要求和統籌指導,重點圍繞信息基礎設施、數據資源、系統平臺等,開展網絡安全體系建設。依托智慧合肥建設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領導統籌機制和建設運維機制,推動智慧社區長效化建設運營。


      五、主要任務


      (一)部署先進智能的信息基礎設施


      建設健全智慧社區基礎通信網絡。一是落實光纖入戶鼓勵政策,加快光纖進村入戶和老舊小區光纖入戶改造,提高家庭寬帶接入能力。二是推動街道社區4G站點優化和無縫深度覆蓋,優先加快試點區域5G部署與試商用。三是推進社區物聯網網絡建設,為后續開展物聯網設備接入、終端管理、業務分析奠定基礎。四是推進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建設,通過新建或改造等方式,為居民提供高清電視、高速數據接入和話音等“三網融合”的數字服務。


      加快社區智能硬件終端設施部署。一是推動社區道路卡口、樓宇商場等區域攝像頭共建共享,加快老舊攝像頭更換和智能高清攝像頭聯網,部署電子圍欄、智能門禁、周邊防越報警等安防設施。二是逐步推進智能井蓋、智能水電氣表、智能煙感器、智能消防栓、智能垃圾箱等市政設施建設。三是在街道社區配備自助服務終端、便民寶、數字大屏等設備,在部分社區試點建設智能停車場、智能充電樁、智能快遞柜等公共設施。四是面向家庭用戶推廣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電視、智能可穿戴設備等產品,為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體驗。


      專欄1 智能基礎設施重點工程

    自助服務終端。在街道辦事大廳、社區服務中心等場所,建設自助服務終端,集成身份認證、賬戶管理、人臉識別、語音交互等功能,主要提供社區事項辦理條件查詢、自助辦事申請、辦理進度查詢、社區活動查詢及報名、自助生活繳費等服務。


    視頻監控設備。在樓棟門通道建設部署半球型攝像機,根據現場光照情況,選擇智能抓拍的半球攝像機加補光燈的模式,滿足人臉抓拍需求;在小區各主要出入口部署高清紅外槍機、卡口抓拍攝像機和人臉抓拍槍機,覆蓋原有監控系統的監控范圍死角;在小區核心區域分布式安裝WiFi探針攝像機,對小區進行大范圍、全天候的精準動態監控跟蹤;在小區主要道路、十字路口、丁字路口安裝高清紅外槍型攝像機。


      (二)構建有序流通的數據資源體系


      建立完善常態化的社區數據采集匯聚體系。統籌對接民政局、人社局、衛健委、公安局、殘聯、組織部、政法委、退役軍人事務局等部門需求,對于各級各部門可共享的數據項,依托合肥市大數據平臺加強數據資源共享,避免社區重復采集,對于不可共享或政府部門不掌握的數據項,明確數據來源和采集渠道,搭建社區統一數據采集模塊,依托城市網格、電子地圖、語音識別等技術提升網格員采集效率和精度。全面對接公安、政法、城管等市級部門的采集平臺,以及物業公司、電信運營商等企業自建采集系統,整合社區視頻監控、射頻識別、二維碼、傳感器等自動采集數據,構建形成集網格員上門采集、物聯網感知采集、互聯網采集、視頻采集于一體的多元化數據采集模式,實現對社區“人、事、地、物、情、組織”等信息的全面匯聚、多方共享。


      全面梳理社區數據資源目錄,構建統一數據資源池。按照全市統一的數據資源標準和目錄編制要求,明確社區數據資源定義、范圍、采集和存儲方式、篩選標準、清洗規則等內容,推動社區開展數據資源梳理、目錄編制、更新維護等工作,梳理制定社區數據資源目錄。建設智慧社區數據資源池,依托市大數據平臺打通市、區、街道、社區四級數據通道,重點加強人口、法人、電子證照、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等基礎數據以及各部門業務數據的整合共享,并以社區層面采集的數據資源為補充,實現各類數據資源“一池”匯聚,圍繞社區“人、事、地、物、情、組織”等管理服務需求,建成社區專題數據庫、管理服務詞庫等。


      建立健全社區數據更新、維護與應用機制。按照“一數一源、多元采集、及時更新、定期校驗”的原則,通過系統對接、業務系統生成、手動錄入等多種方式,建立健全社區數據實時更新機制?;诤戏适写髷祿脚_,實現社區數據與市級數據的有效融合、動態更新、共享交換。釋放社區數據價值,推動部分社區數據向社會機構開放,鼓勵社會機構基于社區開放數據面向居民提供便民創新應用服務,實時反饋服務數據,實現數據的共建共享共用。


    專欄2 社區數據資源體系重點工程

      社區統一數據采集。統籌市級各部門在社區內的數據采集需求,對接網格員采集、物業采集、視頻圖像采集、各部門垂直系統采集、社會機構采集等渠道,搭建面向社區的統一數據采集模塊,并對接皖事通、合肥通、微信、支付寶等平臺,實現一次采集、多方共享。


      社區專題數據庫。基于合肥市大數據平臺建成的人口、法人、電子證照、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等基礎數據庫,結合社區在服務和管理業務領域需求,對接合肥市社管平臺、綜治信息化平臺等垂管系統數據,構建人口、房屋、黨建、就業、社區治理等專題數據庫。


      社區管理服務知識庫。針對社區管理和服務涉及到的各類辦事流程查詢、業務流程查詢等需求,建立社區管理服務知識庫,包括法律法規知識庫、辦事業務咨詢知識庫、社區管理服務詞庫等。


     

        (三)打造業務協同的統一融合平臺


      面向基層治理和民生服務跨部門、跨領域、跨層級業務協同運行需求,以數據共享式整合為主、兼并式整合為輔,加強系統平臺整合,打造智慧社區融合平臺,推動數據融合、技術融合、業務融合,實現“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


      推動智慧社區各類數據資源融合。一是建立數據融合子平臺,依托統一數據接口,實現底層采集數據、系統業務數據、第三方應用數據的統一匯聚。二是基于全市統一的數據編碼和數據標識標準規范,對各類數據資源等進行標準化清洗、審核、校驗,確保數據一致性和可靠性。三是依托數據融合子平臺實現數據統一錄入和高質量輸出管理,解決大量業務數據“孤島式”存儲、重復填報等問題。四是依托數據融合子平臺和市政務信息共享交換平臺,推動社區數據與市級數據的融合共享、動態交換。


      強化智慧社區共性技術支撐能力。一是構建技術支撐子平臺,制定統一的數據接口規范、技術規范和流程規范,形成標準化的開發環境。二是面向街道社區物聯網應用需求,提供物聯網設備管理和應用服務支撐能力。三是面向街道社區數據挖掘分析需求,提供各類大數據基礎工具組件、模型算法、數據挖掘分析等服務。四是開發人工智能應用模塊和服務接口,提供圖像視頻分析、語音識別、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服務,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智能化水平。


      加強智慧社區業務統一綜合管理。一是面向街道社區工作人員、社區商戶、社區居民等各類管理服務對象,基于市級統一用戶認證系統,打通各類應用系統、APP登陸渠道入口,實現“一號登陸、一網通用”。二是面向基層政務服務和協同辦公需求,建設業務綜合管理子平臺,實現與上級垂管業務系統、街道自建業務系統、第三方應用系統的互聯對接。三是依托業務綜合管理子平臺打通PC端、移動端、自助一體機、社區大屏等后臺系統和前端界面,統一風格、統一樣式、統一形象,實現“多端統一、跨終端辦理”。


    專欄3 智慧社區融合平臺重點工程

      數據融合子平臺。建設數據融合子平臺,提供各類數據資源融合對接功能,搭建虛擬運行環境和運行資源池,依托API引擎進行訪問驗證、協議驗證、用戶驗證、加密驗證等,對各類數據進行標準化清洗、配置重構,建立通用數據訪問接口,實行用戶權限分級管理,依托平臺開展API資源調配、授權管理、訪問監控、流量審計、報表分析等,確保各層級數據打通、實時共享。


      技術支撐子平臺。建設技術支撐子平臺,制定統一標準化數據接口規范,搭建應用開發環境,提供基礎開發工具、模型算法和微服務框架。建立物聯網應用模塊,提供連接管理、終端管理、遠程監控、業務分析等功能。建立大數據應用模塊,提供計算引擎、數據檢索、數據挖掘、建模分析、可視化呈現等服務。建立人工智能應用模塊,將圖像識別、語音識別、文字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等能力進行封裝,提供模塊化功能組件,滿足其他系統平臺的集成調用需求,支撐各類智慧社區服務應用。


      業務綜合管理子平臺。建設業務綜合管理子平臺,對接合肥市統一認證平臺、統一支付平臺、統一信用平臺等,實行統一賬號登陸和身份認證管理,利用統一規范接口對各類系統底層業務功能進行封裝抽取,對街道社區自建系統實行業務統一調度管理,同時滿足上級垂管系統業務聯動、數據調取、結果互認等需求,打通PC端、移動端、自助一體機等前端界面,確保數據同步、功能同步、業務同步。


      (四)發展高效便捷的四大特色應用


      1.效能社區:以信息技術帶動基層減負和效能提升

      

    以提升街道社區政務服務效能為抓手,圍繞政務協同辦公、互聯網+政務服務、基層黨建、政務服務創新等領域,加快智慧社區應用部署,打造便民高效的基層政務服務體系。一是提升基層政務協同辦公效能。加強基層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梳理和統一規范管理,編制政務服務事項目錄清單,建立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指南。加強各類數字化辦公系統整合,提升基層政務協同辦公和移動辦公應用水平,形成移動端與PC端協同互補的政務辦公新模式。二是提升社區線上線下政務服務能力。逐步推進政務服務窗口整合,加快培養“全科社工”,提升政務服務事項綜合辦理效率和辦理深度,讓社區居民實現“就近辦”“一窗辦”。完善線上線下政務服務體系,依托自助服務終端、便民寶等提供在線查詢、辦事、繳費等服務,依托郵政系統提供文件材料寄送服務。三是提升基層智慧黨建水平。構建智慧黨建模塊,實現對社區黨員、基層黨組織、黨建活動等各類信息的全面采集和管理。選取部分有條件的街道、社區作為試點,建設集參觀、學習、展示、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睦鄰中心)或片區黨群服務站,提升基層黨建工作積極性。四是深化基層政務服務創新。打造智慧社區AI助手,利用語音識別、5G等技術,發展智慧走訪、政務咨詢等服務。建立電子投票模塊,完善社區居民參與網上投票、民主選舉、在線議事、監督舉報、居民互動、矛盾調處等服務,形成居民、社區工作者、社會組織多方參與、協商共治的創新模式。


    專欄4 效能社區智慧應用重點工程

      智慧黨建。建設智慧黨建模塊,依托黨建共享交換系統實現與國家、省、市、區縣各類黨建系統對接,并接入智慧社區融合平臺,加強基層各類黨建信息的采集管理和上傳共享,并提供黨建活動招募、黨建材料下載、黨課自主學習、黨建新聞推送、黨員交流互動、黨員線上繳費、黨員投票選舉、黨建工作考核等功能。


      智慧社區AI助手。建設智慧社區AI助手,內置AI功能模塊,并與合肥市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智慧社區融合平臺以及基層政務服務事項流程對接,實現基層智慧走訪、政務咨詢服務、協商議事、監督舉報、居民互動、矛盾調解等功能。


      電子投票。開發電子投票模塊,提供投票發起申請、在線投票、電子計票、網上公示、滿意度調查、社區工作者考核等功能,提升居民參與社區公共事務決策便捷性、公正性。


      2.智管社區:以數字孿生模型創新網格化協同治理


      圍繞設施管理、環衛、環保、公安、違建、違停、防洪防澇等領域,打通問題發現、事件跟蹤、統一處置、閉環反饋等環節,全面提升基層社區智能化治理能力。一是構建數字孿生社區模型。以社區全量數據為基本要素,結合衛星遙感、北斗導航、地理測繪、4G/5G等技術,建立數字孿生社區模型,形成社區三維空間立體畫像,實現對社區所有人、事、地、物、情的實時可視化展示、智能決策管理。二是推進基層網格化治理。建立“網格長+專職網格員+社區網格執法力量+社會力量”的網格化隊伍,搭建社區網格化治理模塊,針對社區基礎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社會心理服務、政策法律法規宣傳、公共服務代辦、參與平安創建活動等方面,形成問題發現、事件上報跟蹤、智能派單、線下處置、問題反饋、績效考核的完整閉環。三是加強社區協同共治。圍繞物業管理、社區環衛、違法經營、流動人口監管等業務場景,匯聚整合社區基層各類數據,建立社區一張圖和協同共治模塊,打通街道社區各業務線條,實現事件統一歸口、統一接入、智能分配、實時監控、調度反饋、跟蹤回訪。


    專欄5 智管社區智慧應用重點工程

      數字孿生社區模型。集成大數據、BIM、5G、GIS等技術,整合利用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信息、衛星遙感、北斗定位等數據,搭建數字孿生社區模型,對接智慧社區融合平臺,可視化展現、模擬仿真社區運行狀態,為社區規劃建設、運行管理提供決策支撐。


      社區網格化治理。對接市級數字城管平臺、合肥市綜治信息化平臺、智慧社區融合平臺,建立統一的社區網格化治理模塊,提供社區網格化管理能力,實現數據采集、事件預警、主動發現、自動報送和智能處置。


      社區一張圖。整合匯聚社區人口、房屋、綜治等基礎數據,復用合肥市綜治網格化電子地圖,通過互聯網形式訪問其國標接口,形成基礎的底圖,通過在底圖上疊加數據圖層,形成社區一張圖,全面展現社區各類情況,做到“一圖盡覽”。


      社區協同共治。整合現有社管平臺、街道自建微綜管平臺、大共治平臺等,建立社區協同共治模塊,打通街道社區內部各業務線條,實現社區事件統一歸口、統一接入、智能分配、實時監控、調度反饋、跟蹤回訪等功能,提升社區跨部門協同效率。


      3.宜居社區:以多元化市場投入完善社區服務供給


      圍繞社區醫療、養老、殘疾人托養、教育、社區服務等基層民生問題,充分依托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提升居民生活便捷化體驗和智能化服務水平。一是發展智慧便民生活信息服務。加強各類服務渠道對接和服務資源整合,開發智慧社區移動應用,接入合肥通APP,加強與智慧社區融合平臺、電子地圖、第三方互聯網平臺對接,為居民提供社區周邊超市、便利店、果蔬店、餐飲店、開鎖公司、快遞公司等商圈信息,并提供社區公告信息發布、居民辦事、交通出行查詢等一站式服務,打造15分鐘智慧便民生活圈。二是發展智能化社區公共服務。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站,發展基于移動應用的預約掛號、遠程咨詢等服務。依托家庭電視、手機APP等發展5G遠程教育,結合社區文化中心、圖書館、老年大學等,發展社區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終身教育。依托智慧社區移動應用、微信公眾號、社區大屏等手段,發展就業創業、公益志愿、便民就餐、文體娛樂等服務。面向部分試點小區建立智慧停車系統,實現停車位查詢、預訂、導航、繳費等功能。三是提升殘疾人、老人、退役軍人等群體智慧化服務能力。建立合肥市殘疾人托養服務模塊,加強殘疾人服務對象、托養服務機構管理。鼓勵養老服務機構利用物聯網技術加強對獨居、空巢、高齡老人群體活動情況的感知監測,提升社區智慧養老服務水平。依托合肥通APP、微信公眾號、熱線電話等完善社會救助在線服務,提升“互聯網+社會救助”服務能力。健全退役軍人等群體信息網絡,做好擁軍優屬等服務工作,規范退役軍人服務管理站工作運行機制,打造“一站式”“窗口式”服務,確保管理服務更加精準細致、便捷高效。


    專欄6 宜居社區智慧應用重點工程

      智慧社區移動應用。開發智慧社區移動應用,統一接入合肥通APP,并與第三方互聯網平臺、各類商家企業對接,利用語義關聯、語音識別等AI技術提升智能搜索、智能過濾和精準推送能力。開發智慧家政服務模塊,提供家政預約、計費、支付等功能。建立社區公益服務模塊,提供公益活動發布、信息查詢、推送報名、話題討論、活動記錄、評分評價、經驗交流分享等功能。建立智慧食堂服務模塊,提供菜單查詢、用餐預約、在線支付等功能。建立智慧文體服務模塊,提供場館信息查詢、活動預約報名、匯演直播、互動交流等功能。融合對接第三方智慧停車系統、皖警e網通,提供停車位查詢、預定、繳費、自助挪車服務。對接社區醫院、診所、衛生站等系統,為居民提供預約掛號、遠程咨詢等服務。對接教育機構、社區文化中心、社區圖書館、老年大學等,發展遠程教育教學服務。整合人社、教育等部門人才資源,提供招聘信息發布、就業技能培訓、創業輔導等服務。


      合肥市殘疾人托養服務。建立基礎支撐子模塊和殘疾人托養服務管理子模塊,通過對托養對象的上報管理、服務項目管理、資金核算、服務電子結算、服務信息化、服務回訪管理等,實現集中托養管理、居家安養對象信息管理、服務卡信息管理線上申報和統一結算。建立殘疾人居家安養服務機構子模塊,實現對托養服務機構信息、服務項目、訂單信息、服務機構、服務人員的監管。建立殘疾人集中托養機構服務管理子模塊,實現殘疾人入院、出院、健康評估、住院過程的監管。建立殘疾人服務監理子模塊,提供電話投訴、網上投訴、第三方監理機構回訪監管、滿意度調查等功能。


      4.平安社區:以“人事物”智能管控保障社區安全


      聚焦社區公共安全、社區消防、特殊人員管控等領域,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提升社區人防、物防、技防水平,提高社區居民安全滿意度。一是加強社區公共安全智能化防控。搭建視頻監控模塊,加強重點區域的視頻監控聯網覆蓋。通過車牌識別、圖像采集、車主信息比對,加強對社區主要道路卡口、小區出入口車輛信息的實時掌控。建設門禁管理模塊,利用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技術,實時監控社區人員流動情況。構建警民互動模塊,實現治安防范預警信息發布、案件上報、信息共享。二是提升社區消防應急智能化水平。依托智慧社區技術支撐子平臺的物聯網模塊,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社區樓宇煙感探測器、燃氣報警器、智能消防栓、智能井蓋等設施的統一接入管理,并實時將各類報警數據傳送到業主、物業、社區管理服務中心及消防部門,實現災情險情預防、快速響應、聯動處理。配合街道辦和區縣政府加強門面房、網吧、幼兒園、“五小”場所等安全檢查,完善安全生產風險管控“六項機制”體系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定期組織轄區單位開展消防應急演練活動。三是實施特殊人群智能化管控。建立特殊人群管控模塊,對社區內特殊人群(肇事肇禍精神病人、刑釋解教人員、社區矯正人員、吸毒戒毒人員、不良行為青少年等)進行登記采集,建立社區重點人群檔案庫。通過人臉數據比對分析、行動軌跡跟蹤,實現對重點人群行為的預警預判、快速處置,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專欄7 平安社區智慧應用重點工程

      視頻監控。建設視頻監控模塊,實行社區全局電子地圖監管,實時監測運行數據,并與其他平臺聯動。針對出入車輛,提供車牌自動識別比對放行、圖像采集、車流量定時統計等多種功能,實時查看對應車輛信息、人員信息、車位信息等數據的增加、進出時間等,并整合生成共享數據。


      門禁管理。建立社區人臉數據庫和門禁管理模塊,對人員的通行權限、通行位置、通行時段進行統一管理,實現實時查詢某個人臉門禁點的刷臉記錄、查詢任意時段的所有刷臉信息,掌握其詳細的行為軌跡,提供根據日、月、自定義時間段統計某個門禁設備所有出入的人員信息,實現出入口的可視化管理。


      警民互動。建立警民互動模塊,對接警務熱線、微博、微信公眾號、合肥通等渠道,實現居民一鍵求助、事件舉報、滿意度測評等功能,公安民警通過該平臺發布預警信息、開展安全教育宣傳等。


      特殊人群管控。建立特殊人群管控模塊,建立完善社區特殊人群檔案庫,對社區重點特殊人群建立關系圖譜和標簽畫像,借助標簽的聚類分類特性,設置人臉布控視頻中疊加檢測框,遇可疑情況有告警彈窗,快速篩選出數據結果,按時間段、目標庫、目標庫屬性(黑、白名單)等進行分類記錄、上傳,同時結合社區門禁管理模塊出入數據、重點監管人群的行動軌跡的實時分析和跟蹤數據進行綜合分析,為開展重點特殊人群監管提供業務支撐,實現事前預警、事中緊急處置、事后分析。


      (五)建立健全三大支撐體系


      1.標準規范體系

      

    從我市實際需求出發,處理好新標準與已有標準的關系、急需標準與后續標準的關系,建立以相關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為主體,地方標準為補充的智慧社區標準規范體系。一是明確各類軟硬件系統的建設原則、網絡標準、接口協議、存儲規范、部署規范、運維標準、安全等級保護要求等,推進相關技術標準和管理規范的制定,確保各類系統平臺和設施設備統籌部署、互聯互通。二是制定完善針對街道社區層面的數據資源標準規范,推動實現基層政務數據資源的集中存儲、統一管理和有序共享,從根本上解決數據孤島、重復、錯誤、不標準、不完整、不統一等問題。


      2.網絡安全體系

      

    結合智慧合肥建設總體部署,加快智慧社區網絡與信息安全建設,完善網絡安全保障機制,提高社區信息基礎設施、數據資源、系統平臺的安全保障能力。一是建立健全網絡安全防護制度,在智慧合肥建設基礎上,制定智慧社區網絡信息安全保護政策及實施辦法,確保安全制度全面落實。二是加強網絡安全技術防護,構建“云網端”一體化安全防護技術體系,加強邊界防護、遠程訪問權限管理,防范外部攻擊和滲透,實施賬號密碼管理、數字身份認證、數據加密、流量監控等安全策略,防止數據外泄。三是提升網絡安全態勢感知和應急處置能力,加強網絡信息安全實時監測、防護評測,提升信息安全預警、響應和處理能力。


      3.建設運維體系


      加強政府統籌決策領導,采用多元合作模式,吸引投融資服務商、綜合集成商、電信運營商等各類主體參與智慧社區建設,逐步建立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生態參與的“1+1+3+N”建設運維體系?!?”個政府統籌決策機構。成立由市領導為組長、相關委辦局負責人為成員的合肥市智慧社區建設專項工作組,負責智慧社區建設的統籌規劃、決策領導和協同推進?!?”個智慧社區運營主體。選取國內優秀智慧社區建設運營企業,負責系統平臺建設運維、數據資產運營、項目投融資對接、企業引進等工作,形成“平臺+生態”服務模式?!?”類服務主體。即各級政府部門和社區基層組織、企事業單位、社區居民等三類主體?!癗”個服務提供商。通過市場化方式,吸引省內外領先的咨詢設計服務商、投融資服務商、平臺服務供應商、應用服務提供商等共同參與合肥智慧社區建設,打造智慧社區產業生態圈。


      圖4 智慧社區建設運維體系


      六、建設實施路徑


      遵循統籌規劃、分步實施、試點先行、階段推進的策略,在2019-2021年內,圍繞基礎設施、數據資源、系統平臺、智慧應用等領域規劃實施一批重點工程。


      (一)建設時序


      1.2019年,聚焦統籌規范,試點部署


      基礎設施層面,在試點社區(小區)加強視頻監控設備、自助服務終端、傳感器等基礎設施統籌部署。數據資源層面,與合肥市大數據平臺對接,優先開展街道社區層面數據資源橫向匯聚融合,逐步開展街道社區層面與市、縣層面的縱向數據打通,初步建立街道社區層面的專題庫和管理服務知識庫。平臺與應用系統層面,啟動4個試點社區、50個試點小區智慧應用建設。


      2.2020年,聚焦深化應用,創新突破


      基礎設施層面,繼續推進智能終端實施部署,擴大智慧社區、智慧小區試點覆蓋范圍。數據層面,繼續完善數據資源體系建設,實現跨部門、跨層級數據共享。平臺與應用系統層面,完成智慧社區融合平臺和四類智慧應用建設,智慧社區模式覆蓋主城區,建成可復制、可推廣的8-10個試點智慧社區。


      3.2021年,聚焦應用推廣,形成示范


      基礎設施層面,進一步優化完善智能終端設施建設,推動共建共享。數據層面,持續豐富社區數據資源體系,提升社區數據共享和開放利用水平,形成數據高效流動的完整閉環。平臺與應用系統層面,進一步加強智慧社區融合平臺與各類系統對接,構建數字孿生社區,將智慧社區模式拓展到各城市社區,形成兼具創新性、引領性、實用性的智慧社區“合肥樣板”。


      (二)重點工程與責任分工


    序號

    重點工程

    子項目

    責任部門

    1

    智能基礎設施

    自助服務終端

    市民政局牽頭,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及各縣(市)區、開發區街道社區配合

    2

    視頻監控設備

    3

    數據資源體系

    社區統一數據采集

    市數據資源局、市民政局牽頭,市人社局、市衛健委、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殘聯、市委組織部、市委政法委、退役軍人事務局等部門及各縣(市)區、開發區配合

    4

    社區專題數據庫

    市數據資源局牽頭,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市衛健委、市公安局、市殘聯、市委組織部、市委政法委、退役軍人事務局等部門及各縣(市)區、開發區配合

    5

    社區管理服務知識庫

    6

    智慧社區融合平臺

    智慧社區融合平臺(數據融合、技術融合、業務綜合管理)

    市民政局、市數據資源局牽頭,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衛健委、市公安局、市殘聯、市委組織部、市委政法委、退役軍人事務局等部門及各縣(市)區、開發區配合

    7

    效能社區應用

    智慧黨建

    市委組織部牽頭,市財政局、市數據資源局等部門及各縣(市)區、開發區街道社區配合

    8

    智慧社區AI助手

    市民政局牽頭,各縣(市)區、開發區街道社區配合

    9

    電子投票

    市民政局牽頭,各縣(市)區、開發區街道社區配合

    10

    智管社區應用

    數字孿生社區模型

    市民政局、市數據資源局牽頭,市市場監管局、市城鄉建設局、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以及市各縣(市)區、開發區街道社區配合

    11

    社區網格化治理

    市委政法委牽頭,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等部門及各縣(市)區、開發區街道社區配合

    12

    社區一張圖

    市民政局牽頭,市數據資源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政法委等部門及各縣(市)區、開發區街道社區配合

    13

    社區協同共治

    市民政局牽頭,市公安局、市城管局等部門及各縣(市)區、開發區街道社區配合

    14

    宜居社區應用

    智慧社區移動應用

    市民政局、市數據資源局牽頭,各部門配合

    15

    殘疾人托養服務

    市殘聯牽頭,市民政局、市數據資源局、市人社局等部門配合

    16

    平安社區應用

    視頻監控

    市公安局牽頭,市民政局、市數據資源局、市委政法委、市消防救援支隊等部門及各縣(市)區、開發區街道社區配合

    17

    門禁管理

    18

    警民互動

    19

    特殊人群管控


    (三)建設模式



      根據各類智慧應用的服務對象、市場成熟度、操作可行性、技術安全性、數據保密性、財政投入規模等情況,因地制宜、合理規劃,綜合采用政府投入、市場運作等多元化模式,推進智慧社區建設。


      智能基礎設施方面,對于社區和小區已有的各類基礎設施,充分利舊復用,市級試點智慧社區、試點智慧小區和試點平安小區需要新建和購置的基礎設施設備采取市和縣(市)區、開發區共建模式,市、縣兩級財政分別按照50%比例承擔項目資金,其他非試點社區和小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購置費用由所屬縣(市)區、開發區財政承擔。數據資源、融合平臺和部分智慧社區應用由市級財政統一建設,各社區使用,適合市場化運營的項目由第三方企業投資建設運營。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統籌領導


      一是在合肥市城市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工作領導小組框架下成立由市負責同志為組長、相關市直單位負責同志為成員的智慧社區建設專項工作組,統籌協調解決智慧社區建設中跨部門、跨層級、跨領域的重大問題。二是成立市智慧社區建設專項工作組辦公室,具體負責全市智慧社區建設項目的協調推進、立項審核、資金調撥、監督考核和評估驗收等工作。三是在市數據資源工作咨詢委員會框架下設立智慧社區專家工作組,對智慧社區規劃設計、工程項目實施和評估評價等進行指導論證,保障智慧社區建設的科學性、合理性、可行性。


      (二)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一是深化街道社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在鄉鎮街道層面逐步實行扁平化、大部制管理,在社區層面加快去行政化改革,實現基層減負。二是理順基層各部門職能權限,加快街道社區管理服務事項梳理,真正實現數據多流動、群眾少跑腿,提升基層辦事效率和群眾滿意度。三是建立數據資源采集、管理、共享、利用機制,推動市、縣(市)區(開發區)、街道、社區各級政務數據資源分級分類管理、按需共享、按權限開放,為基層開展智慧社區應用提供數據資源保障。四是建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協調機制,解決4G/5G網絡及光纖寬帶等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中遇到的群眾阻撓、不合理收費等問題,全力保障社區基礎通信網絡建設。


      (三)實施監督考核評估


      一是建立常態化的智慧社區建設督查制度,明確各級各部門責任主體,制定推進計劃、目標成效和責任分工,定期進行督導檢查,加強工程項目立項審批、投資審計、資金撥付和使用監管。二是落實《合肥市政務數據資源共享開放管理暫行辦法》,遵循共享為原則、不共享為例外原則,按照無條件共享、有條件共享、不予共享三類要求,建立監督考核體系,推動數據資源跨部門、跨層級共享。三是建立智慧社區建設考核評價體系,將智慧社區建設進展、建設成效作為社區建設管理重要內容納入市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范圍,以評促建、以評促改,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四)強化資金保障力度


      一是對提供基礎性、公益性服務和滿足基層治理需求的智慧社區項目,采取財政投資、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建設,加大市、縣兩級財政資金傾斜力度,積極申請和爭取部省信息化專項經費支持。二是對適合市場化運營的項目,加強與各類企業合作,探索實踐財政補貼、股權合作、特許經營等運作模式,破解建設資金瓶頸。三是探索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資模式,加強與銀行等金融機構信息化公益項目合作,吸引社會資金共同參與,形成社會化投融資模式。


      (五)開展人才交流培訓


      一是加強高端人才定向招引,加快壯大智慧社區建設、運維、管理人才隊伍。二是逐步建立多層次人才培訓體系,完善基層內部人才培訓機制,通過專家講座、培訓授課、交流學習等方式,提升社區基層人員信息化應用水平。三是支持信息技術企業與本地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開展合作,加強人才聯合培養,完善創業、就業、培訓等人才服務。




    碰97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日本欧美国产精品第一页久久,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欧美,公侵犯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 天天天天躁天天爱天天碰2018|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一|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免费下载| gogogo免费视频观看| 最好看的免费观看视频西瓜|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久久久久久| 片多多影视剧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无码久久精品国产AV影片|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痴汉|